[3.20.17b-18a] 來4:14-16;羅8:33-34 復活升天的基督是我們的中保
那些不奉主基督之名,奉別名求告神的人,是悖逆違背神的誡命,藐視他的旨意,所以他們與神的應許無分,必得不著。事實上,就如保羅所說:「神的應許不論有多少,在基督都是是的,藉著他也都是實在的」(林後1:20),即都是在他裏面成全與實現。我們也應當特別注意,基督吩咐他的門徒在「何時」倚靠他為中保,奉他的名祈求,就是在他升天之後。他說:「到那日,你們要奉我的名祈求」(約16:26)。從起初,禱告若不是藉著中保的恩典,就不能蒙垂聽,這是肯定的。因這緣故,神在律法中教導,惟有祭司才能進入聖所,他肩上擔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名字,並佩戴鑲有同數的寶石在胸牌上(出28:9-21);但是百姓必須遠遠站在院子裏,在那裏與祭司一同向神禱告。並且獻上祭物來確認和加強禱告。因此,律法的獻祭禮儀作為預表,教導說:我們被禁止來到神面前,所以需要一位中保;他是我們的大祭司,代表我們,擔負我們在他肩上,緊握我們在他的胸前,使我們的禱告在他裏面蒙垂聽。此外,我們的禱告藉他所灑的血得潔淨,否則如前所述,我們的禱告是污穢的。
我們看見,舊約信徒將禱告蒙應允的盼望,建立在獻祭之上,因他們確知獻祭是神垂聽禱告的規定。大衛說「願他記念你一切的供獻,悅納你的燔祭」(詩20:3)。由此可見,我們可結論說:父神從起初就藉著中保基督的代求,止息他的忿怒,使他悅納敬虔之人的祈求。那麼,基督為何指定在他受死復活升天之後,吩咐他的門徒從那日開始奉他的名祈求?豈不是因為這恩典如今更加光榮的顯明,要我們更加看重嗎?並且,基督稍前所說的就是此意:「向來你們沒有奉我的名求什麼,如今你們求……」(約16:24)。這並不是因為門徒以前對中保的職分完全無知(這些基本認識是猶太人都從小熟悉的),而是因為他們還不清楚明白:基督藉著升入高天,成為教會更確實的中保。所以,基督在離別之時,為了以特殊福分來安慰門徒的憂傷,就親自說明他的中保職分,教導說他將賜給他們向來所沒有的特殊福分,使他們藉他的保護,就能更坦然無懼的求告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