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2.16.12b] 约12:27-28;徒2:24 “苦杯”是心灵忍受阴间般的痛苦
基督面临“死的痛苦”而惧怕,不是惧怕身体的死亡,乃是惧怕神的咒诅和忿怒,与神隔绝。敬虔的读者应当思考:基督不是怕死,若将他说成是怕死,则岂不是说他比一般人更懦弱么?有些强盗与凶手狂傲地面对死亡,也有人平静地接受死亡。若说神的儿子恐惧死亡,怎能说他是恒定和伟大的呢?
圣经描述基督在客西马尼园的经历,是无法想像的痛苦:因他受如此巨大的伤痛,汗珠如大血点,滴在地上(路22:44)。这并非为了做给人看,而是独自向他的父叹息呻吟。神必须差遣天使从天降下,安慰鼓励基督,加添他力量(路22:43)。这就证明:基督并非怕身体 之死。若基督惧怕一般身体之死,以致汗珠如大血点滴在地上,甚至必须天使显现协助他才能恢复,则这是何等羞耻的懦弱呢!基督刻骨铭心的祷告,重复三次“父啊!倘若可行,求你叫这杯离开我”(太26:39),这岂不证明了基督的争战,比一般身体之死要更厉害更艰难吗?
我们若要明白何谓“从神的审判刑罚下被赎出来”,就必须认识主基督心灵为我们所忍受的“死的痛苦”。惟有当我们真正感受到“神的儿子为拯救我们所付出的代价有多大”,我们才能得着敬虔的智慧。
基督何时经历“降在阴间”的痛苦?当他在客西马尼园求告父神撤去苦杯时,就已开始遭受残忍可怕的“阴间般的痛苦”,因他当时知道他为我们站在神审判台前被定罪受咒诅。虽然当时在他身上圣灵的大能暂时隐藏,显出他身体的痛苦软弱,然而我们必须明白:从他所感受的痛苦和惧怕而起的试炼,与信心并无冲突。这就应验了彼得的宣告: “他原不能被死拘禁”(徒2:24)。因为他感觉到被神离弃时,他仍对神良善的信靠没有一点动摇。这从他(在极大痛苦中)向父神的呼求“我的神,我的神,为什么离弃我?”得到明证(太27:46)。虽然基督遭受无限痛苦,在父离弃他时,他也未停止称父为他的神。他从未停止顺服天父的旨意(约12:27-28;可14:36;来5:7-10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