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
Renungan

9月19日[3.8.10] 約2118 學習忍耐來勝過憂傷

[3.8.10]  約21:18 學習忍耐來勝過憂傷
        我們說信徒也會憂傷,是要提醒敬虔之人不要傷心失望過度,因為他們有時無法勝過本性的憂傷,而立即放棄學習忍耐的功課。人若將忍耐當作麻木,將勇敢堅忍的聖徒視為木頭,至終必定放棄追求忍耐。聖經稱讚聖徒的堅忍,當他們遭受嚴重的災難,卻不至於崩潰或跌倒;雖然被痛苦所刺傷,卻同時充滿屬靈的喜樂;雖然受憂慮所壓迫,卻因神的安慰而甦醒,重新得力。
        同時,他們內心仍有對立與衝突:他們的自然感覺,逃避和懼怕一切自己感受到的危險;然而他們的敬虔情感,則會竭力學習順服神的旨 意,即使要經歷這些困難。主對彼得所說的話,表明此對立與衝突:「你年少的時候,自己束上帶子,隨意往來;但年老的時候……別人要把你束上,帶你到不願意去的地方」(約21:18)。當彼得必須藉死來榮耀神時,他為主受死,不可能是勉強,也不可能抗拒。否則,他的殉道就沒有可稱讚之處。雖然他是以最火熱之心順服神的吩咐,但因為他尚未脫去人性,所以他有雙重意志的對立與衝突。當他思考到將要流血受死時,被死亡的驚恐打擊,他會樂意逃避。另一方面,當他想到蒙召殉道是神的命令時,就克服了他的懼怕,將之踩在腳下,而甘心樂意甚至歡歡喜喜的視死如歸。
        我們若要作基督的門徒,也必須如此行,以致於我們心裏對神是如此敬畏和順服,能馴服制勝一切抵擋神命令的情感。如此必帶來的結果是,不論我們所背負的是哪一種十字架,即使是在心靈遭受最大的苦難 時,我們必能忍耐到底。患難本身必帶來痛苦吞咬我們;被疾病時折磨 時,我們必會呻吟不安並渴望康復;在被貧困壓迫時,擔心和憂傷的箭刺傷我們;我們也遭受羞辱、鄙視、不公義的對待;我們參加親愛之人的葬禮時,也悲傷流淚,此乃人之常情。然而,我們的結論總是:「這是神的旨意,所以讓我們順從他的旨意」。的確,在傷痛之中、呻吟流淚之時,這樣的思想必須介入主導,驅使我們的心歡歡喜喜背負所遭受的苦難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