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3.9.4] 羅14:8;林後5:9對永生正確的渴慕
我們越少剛愎地愛今生,就會越加渴慕來生。那在今生遭遇悲慘痛苦者,認為不出生最好,或是出生後死得愈早愈好,這是有道理的(參考傳4:2-3)。既然他們沒有領受神真理光照,沒有真實敬虔,他們在今生所能看見的,除了不幸和厭煩以外,還有什麼呢?那些以憂傷流淚慶祝親人出生,並以莊嚴高興的心參加葬禮之人,並非沒道理。但這並未使他們獲益,因他們既沒有真理的信仰,就無法明白那不幸或厭煩的事,如何能使敬虔的人得益處。因此,他們終其一生只能活在絕望中。
信徒判斷必死的今生,目的在於:認識今生本身只不過是悲慘的,就會更熱烈追求且全心默想未來的永生。當我們將今生與來生相比時,不但可以安然忽視今生,甚至應當憎嫌它(就與來生對比而言)。因為,若天堂是我們的家鄉,地上豈不就是我們流亡之處嗎?若離世就是進入永生,這世界豈不就是墳墓嗎?我們停留在今生,豈不就是浸潤在死亡中嗎?若離開身體等於得釋放進入完全的自由,這身體豈不就是監牢嗎?若享受神的同在是喜樂無比,缺之豈不就是悲慘?除非我們離開世界,否則「便與主相離」(林後5:6)。若將地上生活與天上比較,我們會藐視今生,並視之如糞土。當然,我們不應恨惡今生,除非它使我們服在罪惡之下;其實我們應當恨惡的是犯罪狀態,不是恨惡今生本身。無論如何,我們雖厭倦或恨惡今生而期待它的結束,卻仍應照神的旨意繼續住在其中,為要討他喜悅;以致於我們雖感疲倦,卻絕不埋怨和不耐煩。因今世就如哨崗,神差派我們在那裏放哨;我們必須守住 崗位,直到他呼召我們離開。使徒保羅長久受身體的捆鎖,悲傷歎息,渴慕身體得贖(羅7:24;8:23)。但為了順服神的吩咐,保羅說自己預備好了,離世與基督同在,或繼續在肉身活著,兩般皆可(腓1:23-24)。因他承認或生或死都是榮耀神,他總是主的人(羅14:8;腓 1:20)。哪種光景最能榮耀神,是由神決定。我們應為主而活為主而 死,將我們生死時間交託給神,由他決定;同時熱烈期待死亡並經常默想來生。將今世與來世比較,我們就當藐視今生,並渴望離世(因為罪的羈絆),不論何時離世,只要討主喜悅(林後5:9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