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第五章 神成为人 – 4】7/1 《 认 识 神 – 巴刻 著 》
四.
现在要暂停下来,思想一下有些人对上面所引保罗的话另一种不同的应用。腓立比书二章7节中那一句被腓力斯(J·B·Phillips)译作“剥夺自己所有的权利”(“stripped Himself of all privilege’),和钦定本( Authorized Version)英文圣经译作“使自己默默无闻”(“made himself of no reputation)的话,原文乃“倒空自己”(emptied himself)之意,乃修订本( Revised Version)的译法。(译注:亦为中文圣经新译本的译法。)有人就问,这句话若和哥林多后书八章9节所言耶稣“成为贫穷”并列来看,岂不更照亮了道成肉身的本质?这岂不暗示说,神的儿子成为人,他的神性有某种程度的递减?
这就是所谓“虚己论”(Kenosis Theory), Kenosis这希腊字意即“倒空”(emptying)。这理论无论以什么形式出现,其中心是:为了成为完全的人,神的儿子必须放弃它一些神性的特性,否则它在空间、时间、知识,意识这些重要的、真实的人性生活中,不能享有受到限制的经验。这理论有不同陈述的方法。有的说神子只舍弃那些“形而上”(metaphysical)的特性(全能、全在、全知),保留“道德”的特性(公义、圣洁、信实、慈爱);另一些人说当他成为人的时候,它放弃所有特有的神性的能力,包括它神性的自我意识( self-consciousness),虽然它在属世生活的过程中,后来却重新获得它神性的自我意识。
在英国,虚己论最早在一九八九由哥尔主教(Bishop)提出,以解释为什么我们的主如十九世纪高等批判学者所说的,竟然对旧约的所谓错误茫无所知。哥氏的理论:神子成为人的时候,放弃了它神性中对事实的全知,但对道德的问题却保留着完全的、神性的无误。在历史事实这个范畴,他受当代犹太思想所限制,向他不知道这些并非全对,就未经批判的接受了。因此他认罪旧约圣经在字句上是神默示的,乃全然真实,而且认为旧约五组乃摩西所写,诗篇一百一十篇乃大卫所撰——这些都是哥尔不予以拥护的主耶稣的观点。很多人就步哥尔的后尘,到处寻找拒绝耶稣对旧约圣经的观点的理由。
可惜虚己论却不能成立。首先,它所根据的经文,完全不能支持它。保罗论到神了倒空自己变成贫穷,每次上下文的意思都是说到他搁置一旁的不是神性的能力和属性,而是神性的荣耀和尊严,就是基督在那伟大的大祭司祷告中所说:“就是未有世界以先,我同你所有的荣耀 。”(约 十七 5)腓力斯和钦定本,都正确地译出腓立比书二章7节保罗的原意。神子舍弃神性中某些特质的说法,是没有圣经根据的。
而且,这理论本身引起很大、不易解决的问题。如果基督耶稣失去一些神性的本质,怎能说它是完全的神呢?如果父的一些权能和属性不在他里面,又怎能说他完全影显父呢?再者,如这理论所说,在地上其人性不能和其神性共存,在天上也应同为此理了。那么,那“在荣耀中的人”就永远失去了一些神性的能力了。设若,如圣公会信条第二条所说,“神性和人性”在道成肉身时“结成一体,永不分开”,那么根据虚己论,不能避免的推论是:神的儿子在道成肉身时失去了某些神的属性,永难收复。但新绘圣经颇为清楚强调复活的基督的全能、全在、和全知(参太廿八18,20;约廿一17;弗四10)。照此看来,虚已论的支持者若否定这些神性的特质在天上不能和真人性共存,他们又凭什么理由说在地上这些也不能共存呢?
再者,哥尔用这理论去解释基督一部份教训的所谓错谬,而维护其它教训的属大权柄,这是不可能的。基督曾详尽概括的宣告,它所有的教训都从神而来:他一直只是神的差役。“我的教训不是我自己的,乃是那差我来者的。”“我说这些话,乃是照着父所教训我的。”“因为我没有凭着自己讲,惟有差我来的父,已经给我命令,叫我说什么,讲什么。故此我所讲的话,正是照着父对我说的。”(约七16;八28;十二49, 50)他宣称他自己“将在神那里所听见的真理,告诉了你们”(约八40)。
面对这些宣称,只有两个选择:要就接受这一切,承认耶稣一切的教训都有完全、属神的权柄,包括他对旧约圣经的启示和权威的宣告;要就拒绝这一切,质疑他每一点教训的属天权柄。如果哥尔真的要维护耶稣道德和属疑的教训,他就不应该质疑耶稣对旧约的教训的真实性;另一方面,如果他真的决定不赞成耶稣对旧约所言的,他就应该前后一致,既认为不能接受耶稣所宣称的教训,也大可不必同意耶稣任何的教训。如果虚己论要作为哥尔所运用的用途,它就证明太多事了:它证明了耶稣既摒弃了神性的知识,就在每一件事上都可能有错,而当它宣称它所有的教训都源于神的时候,他欺骗自己,也欺骗我们。如果要根据耶稣的宣称而维护他做教师的属天权柄,就必须拒绝虚己论,或无论如何拒绝这谬论的应用。
事实上,福音的记载也提出反对虚己论的证据。的确,耶稣对人类和灵界的知识有时是有限的。他暗中会问——“谁摸我的衣裳?”“你们有多少饼?”(可五30 ;六38)他承认他和天使一样不知道神预定要他回来的日子(可十三32)。但另有一些时候只显示有超自然的知识。他知道撒玛利亚妇人暧昧的历史(约四17等节)。他知道彼得若去打鱼,第一条打上来的,在口中会有一块钱(太十七27)。没有人告诉他,他就知道拉撒路死了(约十一11,13)。同样,很多时候他在医病、喂饱、使死人复生等神迹上显示越自然的能力。福音书给我们对耶稣的印象,不是一位完全没有神性的知识和能力的耶稣,而是一位能交替运用这两者的耶稣,且大部份时间他以不运用为满足。换言之,所得印象,并非神性的递减,而是神性功能的收敛。
怎样解释这种收敛?根椐约翰福音记载得特别多的真理,原因必然是子完全顺服父的旨意。神性一部份已知的奥秘,是神的三个位格彼此都有固定的关系。子在福音书中出现,不是独立一个神性位格,而是些倚靠的,只有而且完全根据父的指使去思想和行动。“子凭着自己不能作什么。”“我凭着自己不能作什么。”(约五19,30)“因为我从天上降下来,不是要按自己的意思行,乃是要按那差我来者的意思行。”(约六38)“我没有一件事,是凭着自己作的我常作他所喜悦的事。”(约八28,29)三位一体中第二位的本性,是承认第一位的权柄,顺服第一位所喜悦的事。切此他宣告他自己是子,而第一位是它的父。它虽然和父有相同的永恒性、权能、和荣耀,但他仍然很自然的扮演子的角色,并且以遵行父仍旨意为乐,正如三位一体的第一位很自然的就计划、推动神三位一体的工作;第三位也自然地从父和子领命而去,完成“他们”共同的命令。因此,“神人”耶稣在世时顺服父,并非因道成肉身而有的新关系,而是父和子在天上永恒的关系,在时间上的延续。如在天一样,子在地也完全仰赖父的旨意。
如果这是真的,一切就解通了。这位神人不能独立知道一切,也不能独断独行。就如他不做所有他想做的,因为有一些不是父的旨意(参太廿六53等节),同样他也不能知道一切他可能会知的,只知道父定意他知道的。像它其它一切的行动一样,他的知也是由父的旨意规限的。因此,例如他不知道回来的日了,不是因为他在道成肉身时放弃了知道一切的权能,乃因为父没有定意他可以在地上、在受苦前期间知道这一件事。加尔文注释马可福音十三章32节时说得很对:“在他没有完全履行中保的职份之前,这件事一直没有让他知道;但他复活后就知道了。”这样,耶稣有限的知识,不能用造成肉身的形态来解释,而要用父对子在地上的旨意来解释。因此结论是:福音书有一些事实与虚己论互相矛盾,若没有虚己论,所有事实就容易解释了。